与你分享拍好照片的秘密2 |
日期:2016-09-25 16:04 |
与你分享——拍好照片的秘密 (二)逆光拍摄(上) 图1是下午四时左右在曼谷湄南河东岸拍照河对面的风景(黎明寺)时拍下的一张照片。估计很多朋友都拍过这样的“风景照”。对照相机的功能不太了解或者使用不太熟练时,在逆光下拍照经常会遇到图1的情况,眼看风景不错,同学朋友站在风景前高高兴兴地摆好姿势,但是按下快门,查看照片时却发现人脸黑乎乎地,缺少生气,背后的风景也色彩暗淡,轮廓模糊,细节不详;如果想让人脸亮一些,背景就会曝光过度,也有些遗憾。
逆光拍摄是我们在平时摄影中常见的、不可避免的场景,怎样才能拍摄出好一点,更确切地说是“满意”的照片呢?
这要先了解为什么会出现照片黑乎乎的或者背景“亮瞎了”的原因。我们使用的相机都高度智能化了,总是按照机器设定的测光方式去检测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然后设定光圈和快门速度。在逆光环境下,通常因为光源在镜头的正前方或侧前方,明亮的天空占到测光范围的大部分,所以相机“自然而然”地认为整体这么亮,理应把画面压暗一些,于是出现了现实中的画面发暗、建筑和人脸发黑的照片。如果把测光范围锁定在画面中光线比较暗的部分,比如人占了大部分,相机会认为画面这么暗,理应调亮一些让画面曝光“正常”,于是背景曝光过度的情况就出现了。
解决方案之一:因为智能相机默认把拍摄环境的平均亮度作为检测环境光线的标准,所以要改换“相机智能”到“人工智能”,采用相机的“点测光”模式,把测光点对准画面中的人脸,背景建筑物等主体明暗适度的部分,在拍摄大场面风景时可以选择用太阳较远端的云作为测光点,这样就可以拍摄出比较理想的照片了。若不满意,就要调换一下测光点重复几次到满意。图2和图1是同一景点,同一相机拍摄,图2选择了点测光模式(参见图2中红色圆点)。
解决方案二:智能相机自带智能解决方案。在相机“场景模式”下有一个HDR模式,其功能就是逆光拍摄控制。开启HDR模式,相机会自动拍摄3张曝光不同的照片进行合成,最大程度上保留照片的拍摄细节,然后合成出一张曝光适度、细节丰富的照片来。图3是从网络教材上选取的,A、B、C是自动拍摄的三张“底稿”,D是合成后的“终稿”,对比后就明白了。或者说,方案二实际上就是相机代替你选取不同的点测光后拍几张照片,再后台处理好给你展示出来。
本实验室的相机是“宾得(Pentax)”牌的,带有HDR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相机都有HDR功能,手机相机通常没有这个功能,但是有些手机相机具备“点测光”功能,或者具有“人脸”模式,都可以开启这些功能辅助你在逆光场景下拍摄出比较理想的照片来。
可是问题还是有。因为自然的场景中的光线不是那么“随意”和“理想”的,明暗对比很多时候和相机“不匹配”。而出去旅游绝大多数人拍照还是倾向于“人像摄影”,就是拍自己或者拍亲人朋友,图2的技巧/技术有时候不太管用。比如,采用了点测光模式,人脸亮了,背景却显得有些曝光过度了,没细节了,画面不够理想。那么如何兼顾人脸和背景风光呢?
背景远而且是“死的”,所以就只能“从我做起”——给人补光。相机都带闪光灯。闪光灯是在光线“不足”时用的,并不是只在夜间才光线不足。大逆光下的拍照,被拍照的主体“人”就处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所以要适当使用闪光灯。
为什么要讲“适当”呢?有过尝试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闪光灯启用后,会给照片带来下面问题中一个或者几个。(1)人脸很亮,而且看起来油光满面;(2)附近的近景被“点亮”,光线生硬,与整体环境显得不协调;(3)戴眼镜的人眼镜的反光会暴露“假象”。这时候,你看那些拍婚纱照时不经意的记忆就起作用了。摄影师的助手会拿着一个大的、上面贴着锡箔或丝光膜等反光较强的圆盘给被拍照的人“补光”。因为这样的补光柔和细腻,不像闪光灯那样生硬强烈,因此很有自然光的效果。这个技术专业上叫做“柔光”。当然,我们外出旅游或者平时不会带一个柔光的器材也不会带上那样一个大圆盘。用薄一点的餐巾纸、女士用丝巾或者备用的丝袜蒙在闪光灯上,就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了。
这次经验分享的最后,给你一个操作指南吧! (1)先将相机的ISO 设置为 100,最好不超过200,以保证照片质感。 (2)选择相机光圈优先模式(AV)拍摄,光圈设置在F8左右。选择F8是为了照顾背景,F值太小背景的清晰度不够;F值太大时,近处的人像放大后也会不实。 (3)相机测光模式设置为点测光,对准人脸测光拍摄。愿意直接用HDR也可以。 (4)如果照顾人脸而背景曝光过度且难以调节,就采用闪光灯给人补光。 (5)闪光灯补光如果显得太生硬或者近景太多,可选择用简单的“摄影器材”如丝袜丝巾纸巾等柔光。 好了,学会这些基本技术或技巧,逆光拍照不再是大问题了。但是,逆光不全是坏事,学会利用逆光的光影韵味和律动,可以拍摄出很有感觉的照片来。 下一次与你分享! (推荐阅读:蚂蚁摄影) |
访问次数: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