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君副教授在Macromol. Rapid Commun....
编辑:admin 时间:2014年01月21日 访问次数:370
凌君副教授在Macromol. Rapid Commun. 上发表2篇论文 在生物界中,微生物和植物利用具有“能量协同效应”的特殊结构高效捕获、转换和储存太阳能。我们合成了一种基于棒状聚合物刷结构(CPBs)的新型仿生单分子纳米捕光器。9,9-二乙基-2-芴甲基丙烯酸甲酯(FlMA)单元作为吸光天线(能量供体),连接在含有9-蒽甲基丙烯酸酯(AnMA)单元作为发光器(能量受体)的线性聚合物主链上形成柱状核-壳结构分子刷。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将众多固定在同心主链上的天线分子所吸收的能量定量传送给中心能量受体达到捕光效果,AnMA单元吸收峰与FlMA单元发射峰的重叠实现了高效的紫外光到可见光转换过程。在侧链末端引入DMAEMA单元,既改善了聚合物刷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又凭借空间位阻效应迫使主链伸直形成刷状拓扑结构,保证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荧光淬灭。在侧链中引入5-10个MMA单元作为惰性链节和使用不同溶剂来调节供体-受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控能量传递的目的。改变不同组合的受体供体,棒状纳米捕光器可以灵活实现任何能量捕捉过程。
论文“Rod-Like Nano-Light Harvester”发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35: 52-55 (2014) (影响因子 4.929) 目前为止,柱状聚合物刷的合成很少采用RAFT方法,Z端聚合方式由于位阻效应使聚合物刷侧臂接枝可控性较差,已有报道采用R端聚合方式合成聚合物刷,产生多峰分子量分布,普遍认为多峰分布的产生是由于聚合物刷分子之间的自由基耦合造成。本研究首次提出R端聚合方式合成聚合物刷产生多峰分布是由于活性增长中心受到聚合物刷分子周围局部高浓度链转移基团的影响,几乎只能在聚合物刷分子内部转移,而在分子间的转移受到极大限制,即活性增长中心的“受限效应”。实验结果与Monte Carlo模拟均表明通过加入小分子链转移剂进行“穿梭链转移”,可以使R端方式RAFT聚合可控合成单分布聚合物刷。 论文“Revival of the R-Group Approach: A “CTA-shuttled” Grafting from Approach for Well-Defined Cylindrical Polymer Brushes via RAFT Polymerization”发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35: 234-241 (2014) (影响因子 4.9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