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中文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系团委

高分子1002班社会实践分队赴南京红色寻访

日期:2012-07-20 15:03

 

雨花台烈士陵园
 
从杭州出发那天清晨,天阴沉沉的下着雨,我们一行人兴致却颇高,在车上一路望着窗外的风景,到南京时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云消雨霁,地面上慢慢透出一股热气来。
 
收拾好行囊时,日头已经偏西,我们便步行到了离住所不远处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一进园,便感到人声、热气都被阻隔在了外面,大家都不做声,拾级走上了台阶,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大型石雕矗立在群山中央。细细看时,青松巍峨掩映下,昂首站着九位革命先烈。他们中有魁梧的大汉,也有清秀的少女;有文弱的书生,也有刚强的战士;然而所有的人,虽被缚着双手身陷囹圄,却都一个个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他们的前方,虽是一片黑暗,但他们心中的眼睛,已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雨花台,曾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关押和残害共产党人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见证过共产党人的英勇无愧,都浸染过革命志士的鲜血。这九位同志,只是广大共产党人的缩影,向我们无声诉说着伟大先烈们的故事。
 
绕过雕像群和纪念碑,再往山上走过一段路,便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的中间是一方清池,倒映着群山,也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像这池中的水一般澄澈透明,生生不息。广场的另一边是革命烈士的纪念馆,我们一行人迤逦来到纪念馆前,看到了广场上的两块石碑上刻的分别是国际歌和国歌,便在池边唱了浙江大学的校歌,希望能用歌声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的哀思和缅怀,也表达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纪念馆的后面,也到了陵园的尽头,则是江书记亲自题字的忠魂亭。亭子建在高高的山坡之上,四周青松环绕,取“青山埋忠骨”之义,希望烈士的忠魂能得到安息。
 
夕阳西垂,洒下一片暖洋洋的余晖。我们沐浴在晚霞中,默默地走出了陵园。最后回望一眼,烈士雕像那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再次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第一天的行程就在对烈士们的无限哀思中画上了终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早早的起来了。这天早上的行程,也给我的南京之旅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刚走出地铁口,便望见一座巨大的青铜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蓬头垢面,眼神哀戚。她的肩膀微微下沉,似乎已经撑不住压在身上的苦难。她的背后,那座黑沉沉、低矮的建筑,便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愈合的伤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到近前,才注意到那个妇女雕像的周围还有错落的几处雕像,有老人抱着被敌人残杀的孙儿的,也有手无寸铁的平民被虐杀的,还未进馆,就仿佛来到了人间地狱。进入馆内,我的心就好像被一只手牢牢地攥住,几乎透不过气来。从攻城前,日军对南京城的狂轰滥炸,到南京城陷落后,日军对无辜百姓的枪杀、砍杀、虐杀;对无数女性的侵犯;对南京财产的抢夺、焚烧;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口述笔录,都向我们诉说着灭绝人性的罪恶。从守城就义的军官将领,到在硝烟恐怖中坚持保卫着安全区放入国际友人,却又向我们高唱着英雄之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光辉。默默走出纪念馆,便见一堵约十几米高的书架。架上密密麻麻的文件夹记录的竟都是死于这场浩劫的死难者名字。我瞬间怔住了,无意识地抽出一本翻开,记录的是一个叫“夏小老虎”的少年,年纪比我还要小两岁,却不幸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全家几口竟无一生还。我叹息了一声,就在刚刚过去的那十几秒,37年的南京城就消逝了一个生命。走出纪念馆,天上的太阳似乎都冒出一股淡淡的忧郁之气,我们一行人沉默着走向万人坑的遗址。日军犯下滔天罪行之后,却又要给世人一个和平友好的假象,将无数的尸体和活人填埋,而我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只有一间小教室大小的土地,躺着不下百具的累累白骨,看着旁边的文字介绍,有六岁的稚童,也有年迈的老妇,身前大都已遭受过虐待,遗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扭曲,这景象实在太过怵目惊心,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无声地滑下,为了这三十万无辜惨死的同胞。
 
当最后走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一位像天使一般的母亲,怀抱着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的婴孩,昂首面对着苍穹。在她脚下的石碑上,深深刻着“和平”两个大字。的确,今天的纪念是为了缅怀,而不是为了仇恨,今天的铭记是为了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它让我们看清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和苦难,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友谊。
 
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第三天上午,我们本来想去中山陵,缅怀国父孙中山。到了那边才得知,我们来的时机并不巧,正是中山陵不对外开放的时候。无奈我们只能改变行程,去爬了鸡鸣寺附近的一段旧城墙。登上旧城墙,沿着足可十几人并行的城墙缓缓往前走,斑驳的城墙上渐渐布满荒芜的杂草,跨越了千年,我仿佛还能听见铮铮的马蹄,战斗的号角,兵器的碰撞。南京,六朝古都,这座饱经风霜城市的城墙,到底浸染着多少为了保家卫国而付出生命的战士们的献血啊!望着夕阳笼罩下宁静的南京城,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终于踏着累累的白骨远去,只有依旧伫立在这里的城墙,铭记着历史,也像一位卫士,继续守护在这里。突然,一只不知名的大鸟停在了城墙之上,望着城外的方向愣愣地出神。一时,我百感交集,几乎觉得这鸟儿就是守城将士的英灵,纵使肉体已经化为齑粉,心中的信念却依旧坚定。人亡,城不能亡!家破,国不能破!
 
离开南京的那天,我在列车上,最后眺望一眼这座城市。清晨,她像是刚睁开双眼的婴儿,那么宁静美好。只是我知道,帝国主义的铁蹄曾经蹂躏过她,反动政府的统治曾经折磨过她,她的记忆里,有硝烟,有鲜血,有苦难。然而今天,一切都过去了,她正在从阴影中走出来,去谱写自己新的辉煌。愿逝者安息,愿祖国昌盛!


访问次数:1765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2009       您是第 6683223 位访问者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大楼 电话:(0571)87951308 传真:(0571)87951308 邮编:310027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