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正值盛暑,烈日炎炎,然而热浪阻挡不了高分子系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探寻红色记忆的脚步。7月8日,在龙游县团委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高分子系赴浙江龙游暑期社会实践分队来到了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的庙下乡和大街乡,在这里展开本次“红色寻访”之旅。
驶往庙下的路上,群山环绕,绿竹成荫。一进庙下,眼前就是一副典型的江南村庄的模样。蜿蜒而狭长的小道铺满青石,两侧则是一间间木质民居,门槛上斑驳的青苔和门柱上一道道岁月的痕迹,都像我们诉说着这个小村的历史和沧桑。庙下虽小,但在这里出过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新华日报的第一任主编,曾任山东大学校长,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华岗。华岗出生在这里的一户贫苦农家,他早年在广大青年中宣传马列主义,随后在国统区为革命出生入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长期从事统战宣传工作。历任青年团地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新华日报主编、山东大学校长等职,在文革中蒙冤入狱直到去世。来到华岗故居,我们看到在狭窄的空间里,依然保存在江南人家古朴的建筑风格。在华岗读书的地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对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在这简单而古朴的小屋内,我们能够想象,那个时代里,华岗先生在这里读书写字时的样子,正是有了小时候这种对知识的热爱,才使得他成为了党的理论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之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庙下乡的傅氏民居。
在大街乡,队员们重走了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感受着革命岁月里的艰辛与沧桑。山路险峻难行,四周布满荆棘杂草,队员们走了一段就已经汗流浃背,衣衫浸湿了,在几十年前,红军战士们曾经走过一段有一段这样的道路,而且听带路的叔叔介绍,国共两军的战士还在这里和日本军队有过较量。走下红军路,队员们来到了一会人家,在这里看望了一位赖爷爷。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对党的认识,以及对今天美好生活热爱。老人告诉队员们,在那些物质缺乏的年代里,生活是及其艰难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进步与国家的强大,才使得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老人读书不多,也许说不出那些书上的道理,但是从他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更多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党员,那种历经风雨后所凝结下来最为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正如老人最后对队员们所期望的一样,要多读书,努力读书,只有知识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红色寻访”之余,我们也和团委及当地政府的负责人积极沟通,希望能够在这里建立支教和社会实践基地,让更多的浙大学子能够了解这段历史,有自己的知识为当地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