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中文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系团委

关于我系刘幸等三位同学入选校“感动同窗”先进事迹评选活动的通知

日期:2010-11-17 10:10

请我系师生员工为三位党员同志的感人事迹投上宝贵一票。投票地址:http://10.202.70.31/voteroot/index.asp

事迹介绍:

真心的付出,从心的选择

——记高分子系同学救助中风老人事迹

2010年9月13日下午5时许,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08级博士研究生李博、硕士研究生吴兴杰、10级博士研究生刘幸三位党员在步行去杭州植物园的山路上,遇见了一对老年夫妇,而老太太突发中风,腿脚抽搐无力站立。他们立即协助老先生将老太太扶至路边石凳休息并拨打120、110电话求助。急救车到后,三位同学与急救人员及警务人员一起将老太太用担架抬下湿滑的山路,并送至急救车内方悄然离去。遗憾的是老太太终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一路热心相助,事后悄然离去

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了,逝世的老太太是林则徐的第5代孙(女)林铨文,老先生姓程。林奶奶晚上腿总是抽筋,吃药也无济于事,为了能够让林奶奶的腿恢复健康,几年前,他们开始爬山锻炼。

9月13日下午4点多钟,他们到古荡爬老和山。爬到半山腰,他们停下来休息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有些生气。估计那时血压有些升高了。”程爷爷说。继续往上爬的时候,他发现林奶奶右脚在抖,嘴巴翕动却说不出话来。直觉告诉他,林奶奶中风了。

这时,本打算步行至杭州植物园的李博、吴兴杰、刘幸三位同学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他们立即协助林爷爷将林奶奶扶至路边石凳上休息,并为她适当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以缓解抽搐症状。紧接着,他们拨打了120和110求助。李博、吴兴杰两位同学搀扶住半仰卧的林奶奶,刘幸同学迅速下山等待急救人员。由于植物园内道路狭窄,无法通车,救护车只能在植物园青芝坞入口处等待。三位同学与急救人员及警务人员一起将老太太用担架抬下湿滑的山路,并送至急救车内方悄然离去。

谦逊面对嘉奖,彰显美好人性

三位同学热心助人但不求荣誉与回报,做完好事并未留下姓名,只是在简单的谈话当中提到了自己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的同学。林爷爷心怀感激之情,主动联系到了媒体单位,希望能够通过他们,感谢那些在他妻子生命最后一刻给予帮助、给予感动的人。高分子系的师生在看到媒体报道后,通过种种渠道最终确定三位同学为浙大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刘幸、李博和吴兴杰同学。

此事经各大网站、报刊报道后,广大市民对真情帮扶的浙大学子称赞不已。程爷爷虽然伤心欲绝但也倍感欣慰,他说林奶奶是带着感激和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离世的——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得到了好心同学的一路相助。三位同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危难时刻伸出援手并不图回报,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以及浙大学子应有的素质,他们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和理念,为广大同学树立了学生党员的优秀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此,10月22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一行代表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对三位党员同学的救人事迹给予嘉奖。

然而,这三位同学始终谦逊如初,认为自己的救人之举只是做了一名党员、一名浙大学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想到会受到嘉奖。三位党员同学谦虚、诚恳的态度无不体现了浙大人求是的风格,质朴的品质;平凡的话语,却闪着不平凡的光芒!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会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而当他人陷入困境时,我们是否也能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呢?是否也能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是否也能像这三位同学一样无目的的付出呢?

虽然,林铨文女士最后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但在她生命的最后,人们给予了她无私的帮助,人们给予了她最后的感动。这三位大学生,不仅仅只是在救一个生命、一个普通的生命,更是在传递着一种名为爱的情愫、一份叫做救人危难的无私!

即使在校外媒体争先报道之后,三位大学生依然保持沉默。他们身上这种默默奉献的原动力正是我们所应提倡与发掘的,这是浙大学子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发挥和弘扬。

这三位同学当之无愧是我们的榜样。郑强书记在签署嘉奖令后指出,作为当代研究生,在培养文化及科研素养之外首先得做一个善良、真诚、有利于社会的人,这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三位同学均为我党的正式党员,同时又都是浙大本校本科培养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品学兼优,潜心钻研、热心助人,作为党员同志在课题组内和同学们之间威信极高,郑书记对此很激动,一再强调这是高分子系的荣耀,研究生群体的荣耀,更是浙江大学的荣耀。我们对坏的东西不能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对好的东西也更应该广泛地宣传,树立榜样;虽然事件很平凡,但我们应该在点点滴滴中去品味我们高校育人的成果。这种无目的的付出、从心的选择,社会太需要了!

品味善良真谛,传承善行善意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时太过于执着于得失,执着于利弊,执着于利益,忘了内心深处对于爱和感动的渴望,错过了太多制造美好的机会。这三位救人于危难中的大学生,为我们树立起了榜样,他们遵从内心,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努力让自己成为制造感动的那个人,让自己成为传递感动的那个人。

从他们的身上,一个老人在生命的最后获得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感动,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了另一种生存方式——互助。虽说现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环境,但是互助,不仅是我们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该丢失的手段,更是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不应忘却的本能!在互助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我妻子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每一个对她好的人,每一件对她好的事,她都会记在心上。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在了,但我知道,她希望我能帮她传达她的谢意,谢谢那些在她人生即将走完的时候帮助她的人,给她感动的人。”程爷爷说。从程爷爷真切的话语中,可以深信,三位浙大学子在救人中所彰显的美好人性必将永久地传递下去,求是园必将为这人性光环所围绕、所感动!



访问次数:1505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2009       您是第 6682636 位访问者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大楼 电话:(0571)87951308 传真:(0571)87951308 邮编:310027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