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网 中文网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系团委

【社会实践】浙大高分子系赴西安实践团队参观四院43所

日期:2019-07-24 14:02

向老一辈航天人致敬!——浙大高分子系赴西安实践团队参观四院43所

2019年7月23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赴西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依次参观了研究所蓝田旧址、展览馆、相关研究室。通过近一天的深入探访,团队成员们对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对老一辈航天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

上午9时,实践团队来到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蓝田旧址,跟随原党委副书记肖书记的脚步,重温当年航天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开展三线建设,在中国中西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于是,一支部队进驻到西安蓝田的大山之中。

  起初,刚到此处的航天人,只能住在山下废弃的小庙里,整日受鼠蛇侵扰,条件异常艰苦。在当时“先基建再生活”的指导方针下,老一代航天人顶住了生活的窘迫,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协助部队率先将工厂建起,迅速开展工作。在生活区建立起来后,老一代航天人秉承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理念,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双手浇筑道路、挖掘水井,改善了生活条件。

fab8554929c2985f7637d639b662517.jpg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航天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成功生产了东方红二号远地点发动机,以及后来顺利通过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等等心血为后来43所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看着旧址墙上 “所兴我荣,所衰我辱” 几个大字依然醒目,肖书记感慨万千,在旁的团队成员们无不对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随后,在场团员们在荣光永存的旧址前,一同握拳重温入团誓词,再次坚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

WeChat Image_20190724020011.jpg

不忘初心铸重器,改革创新促融合

下午3时,实践团队前往43所厂区进行实地参观。在43所的三个研究室中,团队成员们近距离地学习了结构复合材料在航天发动机上的应用。其中,有利用玻纤、碳纤、芳纶等材料增强的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其强度超过金属数倍而质量更轻;有专门用于发动机隔热层的人造橡胶,以及部件间衔接用的橡胶复合件;还有利用玻璃布与酚醛树脂固化成型的发动机喷射口,该复合材料可以承受发动机喷射尾焰的高温烧蚀。通过与各研究室技术人员的交流,团队成员们对其中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和生产工艺有了直观的认识,对高分子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1613fe20dce4679e08913e4bff1529a.jpg

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第四研究院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近距离了解了四院民用领域的成果。从碳纤维电缆到橡胶减震器,从防眩光贴膜到软体防弹衣,从双金属输油管到增雨防雹火箭弹,一件件产品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在立足创新技术应用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WeChat Image_20190724015729.jpg

致敬光荣航天人,传承不朽航天魂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坚持以“质量第一、满足用户需求”为立所之本,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精湛的工艺技术、先进的设施装备、一流的人才队伍,是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在复合材料专业领域的特色和优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仍有这样一批人,将国家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怀着满腔热血艰苦创业,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再后来,一代代航天人,继续开拓进取,发展航天事业,让祖国打破他国的技术垄断,为祖国的经济、国防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在参观途中,团队成员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应当向老一辈航天人看齐,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在自身领域为祖国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国创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jpg




访问次数:125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2009       您是第 6677236 位访问者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分子大楼 电话:(0571)87951308 传真:(0571)87951308 邮编:310027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