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规范学术行为、促进和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学校《关于开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专题组织生活的通知》要求,本支部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于03月26日晚在高分子楼230教室开展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支部会,对加强学术道德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支部会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集体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关于调查浙大药学院论文造假事件的专题节目——《以求是之名》。然后由组织委员俞建芳带领大家学习了《张曦书记在浙江大学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杨卫校长在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以及《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文件。最后党员们纷纷发言,讨论如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本次支部会有两大亮点:一是素材丰富,准备了视频、文件等资料,使大家对此次药学院论文造假事件有全面的了解;二是讨论积极,大家联系高分子学科与药学专业的异同,提出了很多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设性建议。
具体成效有两个方面:
一、深刻分析了论文造假事件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贺海波个人学术道德缺失是主因,把前导师的数据占为己有,捏造数据,一搞多投,触犯了作为一名学者的基本道德底线,也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可以原谅的。同时,现行的体制对研究人员造成的压力是次因,贺海波平时工作非常刻苦,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忙碌,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科学研究本身就充满了失败,为了留校铤而走险,发表8篇虚假论文。也就是说体制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得到一定成果,否则研究人员就要失业。
二、联系高分子专业特点,提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修身养性,严于律己,互相监督是根本保证。方瑞认为:药学院与我们高分子系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相似的,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活动。贺海波造假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研究生是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很有可能滋生学术不端行为,所以党员同学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科研的纯洁性与神圣性,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绝不给自己和母校摸黑。阚兰艳认为:老师和研究生现在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大家平时努力工作,尽可能早的达到晋升毕业的要求,这样就会避免悲剧重演。朱宁认为:有些实验的重复性不好,即便当时的数据千真万确,但是发表后无法重复,就难辨真伪,所以一定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胡和兵认为:有些实验仪器有待维护,否则有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偏差。
经过本次组织生活学习,与会党员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互相监督,带领课题组成员圆满顺利完成学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