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分子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第三党支部以组织生活的形式,开展了学术道德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陈雅君主持。
会上,各位党员认真学习了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发的相关学习资料,就当前学术道德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种思想观点和看法:
1、认为贺海波事件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考核制度太过苛刻。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对于学术的考评制度不合理。申瑜,宋平安,王炳涛的发言中都讲到:我们毕业,评职称,找工作等等一系列关系前途和未来的事情都要受到发了多少文章,文章档次怎么样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而这些条框都是极不合理的,即有些根本不可能达到。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只好去想旁门左道来达标。其实这样的制度所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即使不造假,也至少使得我们做事不严谨,没耐心,只是考虑要赶快出成果而已。所以我们的考评体系需要改革,不能一味的强调论文数量,更要看重论文质量。
2、认为监督机制要完善。对于该事件的另一责任人李连达院士,大家都认为其难辞其咎。院士在某一领域内做出的突出贡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但是在出了事情之后也不能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这说明我们国家缺乏对上而下的监督机制。刘慧,王方权,周明星等人都发言说,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让所有的负责人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拿发文章来说,要在审查这一环节多下功夫。
3、大家对该事件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在于事件的后续影响。刘慧说该事件不仅使得其课题组的再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被退回,毕业困难,而且使得我们学校的名誉受损,对外的信誉度被质疑,其直接后果就是某些国际刊物对我们已经提交的文章有所质疑,刘慧说已经有四五个人反映本来只是小修改的文章再次提交时就被拒掉的情况。所以大家普遍认为我们面临毕业的同学都要有心理思想准备,并且建议学校针对这种情况能采取一些措施。
与会同志认为要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首先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有了预警机制,可以从源头上阻止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大对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让违规的人员付出代价。学术道德不是一成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去形成、培养。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会后,各位党员一致表态要加强自身修养,同时通过自身影响周围的同学在科研活动中秉承“求是”校训,规范自己的学术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