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研究所
2017年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安排
时间: 2017年 6月8日 8:30 开始
报告要求:
1.每位同学报告7-8分钟。请严格遵守时间,认真准备和演练PPT;并请提前到场将PPT拷入电脑内。
2. 作为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分组内全体本科生全程参加该分组的毕业设计答辩,并欢迎踊跃提问,交流。
3. 盲审不通过者将取消本次答辩资格
第一组: 地点: 党员之家
|
序号
|
姓名
|
毕业设计题目
|
1
|
朱韦达
|
生物粘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
|
王梦杰
|
响应性高分子前体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
3
|
郭祎然
|
基于水下超铺展行为的聚合物薄膜制备方法
|
4
|
李跃
|
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
|
5
|
张蕾蕾
|
吸附型聚醚砜多孔膜的制备与表征
|
6
|
王漠霖
|
离子性芳族聚合物膜的设计、制备及性能
|
7
|
张毅真
|
荷电性纳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8
|
曾思亦
|
阴离子性PVC两亲高分子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9
|
马鹏程
|
机械力定点断链研究
|
10
|
汤家栋
|
生物基环氧单体与COS开环加聚
|
11
|
刘田耕
|
用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实现高效稳定的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
12
|
白福锦
|
微腔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色纯度的研究
|
13
|
刘樟
|
新型红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14
|
杨尚锦
|
基于贻贝仿生化学的共沉积过程研究
|
15
|
安云鹏
|
新型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Janus膜
|
16
|
马梦琪
|
基于多巴胺/两性离子共沉积的膜表面改性研究
|
17
|
徐企南
|
含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
18
|
姚兆文
|
含聚电解质的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功能化研究
|
19
|
琚方玉
|
刺激响应性均孔膜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20
|
孙旭晨
|
自由基偶合聚合制备特种聚合物
|
21
|
曹睿杰
|
肿瘤微环境响应性高分子载体的制备
|
第二组: 地点:附二楼会议室
|
序号
|
姓名
|
毕业设计题目
|
1
|
蒋涵东
|
通过SI-ATRP制备荷正电聚酰胺纳滤膜
|
2
|
李照宇
|
新型功能性微凝胶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3
|
胡文轩
|
磁性温敏性微凝胶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
4
|
胡天宇
|
聚烯烃吸附剥离石墨制备多层石墨烯
|
5
|
朱越洲
|
5,6-二甲基苊(α-二亚胺)镍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
|
6
|
邢震艳
|
4,4’-二氨基-3,3’,5,5’-四取代基联苯的合成
|
7
|
王彦霖
|
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纤维
|
8
|
邢开
|
基于电热技术制备掺杂化学石墨烯纤维
|
9
|
花金辉
|
高导电高导热石墨烯纤维织物的制备及应用
|
10
|
庄寄涵
|
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11
|
俞添
|
取向结构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12
|
陆一铭
|
超声波清洗对聚合物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13
|
刘君磊
|
基于快速沉积的多酚类改性聚砜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14
|
周乐
|
丝素纳米纤维的制备、表征及其香料负载
|
15
|
赵梦娜
|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香料的合成
|
16
|
袁质文
|
NTA的两仪聚合初探
|
17
|
欧阳昱博
|
两仪聚合合成支化聚合物的理论研究
|
18
|
岑佳宇
|
新型氨基酸NTA的合成及聚合
|
19
|
岳思聪
|
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的合成
|
20
|
张李伟
|
表面沉积体系的探索
|
21
|
刘向宇
|
表面共沉积体系研究
|
22
|
胡逸航
|
V-Ni混合催化体系链穿梭聚合的研究
|
|